發表在最近(2013年12月) BLOOD的文章
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requiring treatment: time for a new definition?
Smoldering的意思是悶燒、鬱積的意思
所以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也就是 緩慢生長的骨髓瘤之意
然而骨髓瘤大部分都是緩慢生長 那怎樣的定義才是smoldering? 怎樣才算是惰性/和緩性?
在2003年以前 莫衷一是
在2003年 IMWG(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開會後
給了一個統一的定義 :
BMPC>=10% (骨髓中的漿細胞) 或 M protein >= 3 g/dL (單株腫瘤蛋白) 而沒有任何典型骨髓瘤的症狀
甚麼是典型骨髓瘤的症狀 包括CRAB: 高血鈣、腎功能異常、貧血、骨頭病變 <還有感染、類澱粉沉積、hyperviscosity>
[From: Blood 2013 122: 4172-4181]
以前的觀念認為SMM沒有症狀 所以不用治療 更不用說MGUS (比SMM還要良性)
然而現在有許多的新藥 或許以前所謂的SMM 可能就必須從新定義 或是說 可能沒有存在的必要!?
其實早在1990年代開始 便有許多的研究 想要增進SMM的預後 或是延長progression到 active MM的時間
包括 mephalan、bisphosphonate、thalidomide 都沒有很成功的例子
一直到了lenalidomide的研究 (西班牙 PETHEMA/GEM group)
發表在2013年8月份的NEJM :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for High-Risk 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Lenalidomide加上dexamethasone的確成功的延長了疾病進展的時間 甚至是整體存活
然而這個研究受到許多的挑戰
包括: 實驗只收high-risk patients、觀察組在progression時並沒有使用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相當貴、lena長期的安全性 等問題
於是Mayo clinic (研究myeloma的權威醫院) Dr. Kumar提出了將SMM重新分類的想法
將比較高風險的SMM歸類為active MM而予以治療 將低風險的SMM觀察 <如下圖>
也就是說
1. BMPC>=60% (骨髓中的漿細胞大於60%)
2. 受影響的free light chain(FLC)/不受影響的free light chain>=100
3.全身MRI有發現大於1個骨頭病灶
以上3者 則歸類為active MM 而建議及直接治療
其餘則建議觀察
然而 最後 他也提出 這個新觀點 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