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癌症發展史

NEJM 200 years of cancer research  
  
這是發表在去年(2012) 5月的NEJM
目的在於慶祝NEJM期刊發刊200周年  (NEJM archive從1812年就有了!!!  驚!!!)
文章的作者就是我們腫瘤內科聖經的作者  Vincent T. DeVita
以下將  極重要的跨時代里程碑(Milestone)  做些介紹
1. 1894年 : 將近120年前,美國知名的外科醫師威廉·史都華·豪斯泰德(William S. Halsted)提出了根除性乳房切除術(radical mastectomy),他認為乳癌癌細胞會規則的依照順序經由淋巴管擴散至周邊的淋巴結,之後再轉移到全身,所以開刀開得越大可以更有機會來控制腫瘤,這個觀念主導了乳癌的手術治療數十年。
2. 1895年 : 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另稱倫琴射線,俗稱X光),這算是放射線學的始祖,他也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3. 1898年 : 居禮夫人發現了鐳(Radium),這是放射線治療的始祖,當然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4. 1912年 : George Clowes成功發展出第一個腫瘤移植的動物模式(transplantable tumor system),如此腫瘤藥物治療才有標準化的模式,而得以快速發展。
5. 1943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發現氮芥子氣(nitrogen mustard)對於淋巴瘤有很好的效果。
6. 1948年 : Farber醫師發現了抗葉酸藥物「methotrexate」對於兒童血癌有很好的效果,Farber醫師奮鬥的故事令人尊敬、也為人所津津樂道,波士頓的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就是紀念他所取的名字。
7. 1967年 : 何杰金氏淋巴瘤、兒童血癌可以被治癒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噩夢,再也不成立了。
8. 1968年 : Bernard Fisher提出了乳癌是「全身性的疾病」的觀念,他認為許多腫瘤細胞可能在診斷的時候,就已經轉移到身體各處,所以刀開再怎麼大,也不見得有所幫助,於是便促進了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發展,以期可以將這些很早便已經轉移到身體各處的少數癌細胞,加以殲滅。
9. 1991年 : 乳癌的死亡率開始下降了。
10. 1996年 :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標靶藥物出現了,也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口服標靶藥物:基利克(Glivec),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存活期大幅延長,基利克也被選為2001年時代雜誌的封面。
11. 1997年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997年批准了第一個單株抗體「Rituximab」,用來治療B細胞淋巴瘤,自此淋巴瘤的治療更上一層樓。
12. 2002年 : 乳房保留手術開始盛行。
13. 最後,圖的下方,癌症的發生率大概就在每年每10萬人400-500人之間,然而癌症的死亡率自1990年開始,逐年下降了。

接下來 ,還會繼續寫下去,然而需要大家的努力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